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内容包括: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面介绍物理治疗、物理医学与康复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以及对物理因子治疗、康复临床、疗养等有指导作用,且与康复医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康复医学发展的新动向。主要栏目包括论著、综述、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继续教育、讲座、病例报告、会议纪要、书评、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活动预告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666/R
邮发代号: 38-3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9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43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0254-1424
- 国内刊号:42-1666/R
- 出版周期:月刊
-
褪黑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褪黑素(M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血红素氧化酶-1(HO-1)、磷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醌氧化还原酶-1(NQO-1)、红细胞衍生的核因子2相关因子2(Nrf2)表达的影响,探讨褪黑素在Nrf2-ARE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成年SD大鼠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及褪黑素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将损伤组及褪黑素组大鼠制成T11-T12脊髓损伤模型,并分别在脊......
作者:苗金红;理阳;汪鑫;朱海洋;钟斌;李鹏辉;苏一帆;徐玉生 刊期: 2017- 06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制动大鼠骨骼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制动大鼠骨骼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幼龄大鼠(80~100g)胫骨和股骨,分离培养大鼠BMSCs.用可塑性石膏制备有下肢管型固定肌萎缩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干细胞组、磷酸缓冲液(PBS)组,干细胞组大鼠下肢制动48h后于比目鱼肌局部多点注射1×106个BMSCs;PBS组大鼠下肢制动48h后注射等量PB......
作者:石浩;张洪翠;蔡丽晓;李铁山 刊期: 2017- 06
-
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患儿的步态分析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主要表现为异常的运动模式和姿势、运动失调及肌张力异常[1].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表现为一侧上、下肢痉挛型瘫痪而对侧上、下肢正常.临床上,1岁以上的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患儿约80%以上可以获得步行能力[2],但绝大多数都存在异常偏瘫步态.在步行过程中,患儿如果更依赖健侧下肢保持平衡......
作者:梁亚利;张静;廖瑞松;邵明 刊期: 2017- 06
-
系统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胫骨平台骨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在四肢骨折中发生率较高,治疗不当容易引起不同程度膝关节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造成很大影响,部分患者甚至丧失劳动功能[1].内固定手术是胫骨平台骨折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对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早期康复治疗可抑制膝关节粘连,扩大膝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肢体肿胀,改善关节软骨营养供给,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2-3]......
作者:徐红梅;薛露;章大伟;郑建美 刊期: 2017- 06
-
水中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情绪体验的影响
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因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通过康复锻炼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是常用手段.但在各种形式的行走类锻炼过程中,脑卒中患者往往因惧怕跌倒而较难完成既定训练方案,这种畏惧心理在早期步行锻炼患者中尤为常见,另外患侧腿肌力减弱也是制约其完成行走训练的重要因素,致使康复效果不理想[1].相关报道指出,由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较难完成步行锻炼,不利于其协调能力改善及良好步态形成,而借助水的物理特性......
作者:师永斌;孙海泉 刊期: 2017- 06
-
脑缺血耐受预处理措施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展望
缺血性脑卒中目前是世界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诱发脑缺血耐受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及临床脑保护治疗方法的探索提供了启发和线索[1].笔者检索了近年来关于诱导脑缺血耐受的预处理措施文献,将其分为缺血预处理和非缺血预处理措施二大类,本文着重论述各种诱导脑缺血耐受预处理措施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展望,旨在为今后实验和临床提供较好的参考.......
作者:李雪静;唐强;朱路文;叶涛 刊期: 2017- 06
-
镜像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综合征,其发病率与致残率均较高,可导致患者的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社会参与受限制.脑卒中患者中,55%~75%存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部分或完全依赖[1].如何使丧失的上肢功能得到恢复,是脑卒中康复的重点.诸多研究表明,镜像疗法(mirrortherapy,MT)是有效的治疗措施[2-5].MT所提供的良好功能动作、视觉刺激可以激活大脑前运动皮质区、主运动皮质区、辅助区......
作者:沈晓妍;姜咏梅;唐妮妮;宋惠 刊期: 2017- 06
-
矫形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受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吸烟、肥胖等诸多因素影响.脑卒中后患者通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促进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首要目标.矫形器是康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矫形器作为一种以减轻四肢、脊柱骨骼肌肉系统功能障碍为目的的体外支撑装置,常用于骨科矫治.近年来,矫形制作材料不断改进,制作水平日益提高,其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越来......
作者:黄肖群;肖文武;崔显超;伍满群 刊期: 2017- 06
动态资讯
- 1 以胸痛为主诉的胸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症的康复治疗
- 2 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在康复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 3 音乐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大鼠抑郁情绪的影响
- 4 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训练系统研究
- 5 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步行功能的康复疗效
- 6 心肌周缺血频率对兔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的影响
- 7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康复治疗
- 8 跟腱断裂后的康复治疗
- 9 行为学训练对海马梗死大鼠齿状回区神经干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
- 10 神经促通技术对中风后肩痛治疗效果的研究
- 11 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感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 12 脑卒中患者社区家庭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 13 大鼠肌紧张带重复低频电刺激后的生物力学及病理学改变
- 14 不同频率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表皮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 15 高压氧对脑外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 16 湿针针刺法治疗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 17 美国托马斯.杰佛逊大学医疗体系的康复医学
- 18 运动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 19 50Hz正弦电磁场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
- 20 毫米波中极穴位照射治疗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