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内容包括: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面介绍物理治疗、物理医学与康复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以及对物理因子治疗、康复临床、疗养等有指导作用,且与康复医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康复医学发展的新动向。主要栏目包括论著、综述、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继续教育、讲座、病例报告、会议纪要、书评、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活动预告等。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666/R

邮发代号: 38-3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9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43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0254-1424
  • 国内刊号:42-166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年第9期文章
  • CD8+CD28-T淋巴细胞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CD8+CD28-T淋巴细胞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6~8周、体重16~20g的C57BL/6雌性小鼠28只,MOG35-55作为免疫诱导剂,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小鼠模型(EAE).将28只EAE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治疗组、MSC低剂量治疗组(2×105个/只)、MSC中剂量治疗组(1×106个/只)、MSC高剂量治疗组(......

    作者:郑海清;陈壮桂;刘秋莉;陈小湧;彭延文;胡昔权 刊期: 2016- 09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HPA轴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筛选40只同质均一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32只).对照组正常饲养条件卜群养,每笼4只,不给予任何干预处理;造模组大鼠采用联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方法孤养制备大鼠抑郁模型.运用体重测量、蔗糖水消耗实验及旷场实验行为学评估指标筛选出造模成功的大鼠......

    作者:任慧聪;张朝辉;赵琳;谷世娜;李文强;宋景贵 刊期: 2016- 09

  • A型肉毒毒素关节腔注射对佐剂性关节炎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oNT-A)关节腔注射对佐剂性关节炎疼痛大鼠镇痛效果与背根神经节(DRG)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关系,并检测其逆向轴浆运输的情况.方法SD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和E五组,每组18只大鼠.分组后A组注射50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而B、C、D、E组大鼠左后肢踝关节腔注射50μL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作为模型组.建模3周......

    作者:范成雷;初晓;王开乐;王琳;牛镇远;李铁山 刊期: 2016- 09

  • 丰富环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小鼠认知功能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干预对卒中后认知障碍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光栓法制作小鼠卒中后认知障碍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小鼠分为假手术标准环境组(Sham+SE组)、卒中后认知障碍标准环境组(PSCI+SE组)和卒中后认知障碍丰富环境组(PSCI+EE组).各组小鼠在相应环境下分别饲养28d后,采用水迷宫检测小鼠认知功能,采用电生理方法检测小鼠海马长时程增强,采用Westernblo......

    作者:王鑫;孙彩花;钱贞;施伟;孙志勇;杨敏;胡喆 刊期: 2016- 09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其对大鼠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的影响,探讨rTM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治疗组、低频rTMS组(1Hz)、高频rTMS组(20Hz),每组7只.假手术组仅暴露游离大鼠坐骨神经,不予结扎;其余3组经手术结扎坐骨神经制作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术后第3天开始......

    作者:许惊飞;郭铁成 刊期: 2016- 09

  • 有氧运动训练对中度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脑外伤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躯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质量提高[1-2].有氧运动训练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神经康复领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3-4].有氧运动可通过促进血管发生、神经再生改善脑皮质功能[5],但目前关于运动训练对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治疗效果尚未明确,如分别有研究报道入选脑外伤患者经运动训练干预后其认知功能无明显变化[6]或出现显著提高[7].基于上述背景......

    作者:尹苗苗;张玥;杨风英;周晓娜;崔立玲;朱志中;张琳瑛;王宏图 刊期: 2016- 09

  • 手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手是非常精细的运动器官,能从事各种复杂、精细活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息息相关.脑卒中是导致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1],脑卒中后约60%的患者会遗留手功能障碍[2-4].文献报道,脑卒中后3个月,只有12%的患者手功能正常,38%的患者存在明显手功能障碍[5];脑卒中后6个月,约30%~66%的患者不能实现手功能的完全恢复[2].如何更有......

    作者:李芳;郑洁皎 刊期: 2016- 09

  • 生物反馈技术研究与进展

    生物反馈技术是认知行为治疗的经典方法之一,借助于各种仪器如脑电、肌电感应装置、电子计算机等测量参与者的生理功能,并将生理信息以视觉、听觉、触觉或虚拟现实等可感知的方式反馈给机体,使参与者学会有意识调节并控制自身生理心理活动,从而调整机体功能.目前生物反馈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生物反馈的基本原理生物反馈技术是传统心理治疗技术之一,通过将参与者的生理心理信号“可感知化”,使其了解并进一步控制身体......

    作者:张忠霞;王铭维 刊期: 2016- 09

  • 太极拳在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对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对个体患者的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产生影响.目前,控制慢性炎症是主要的治疗措施,却不能有效抑制疾病的进展.太极拳是一项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实践证明,太极拳运动对COPD肺......

    作者:谢林艳;孟殿怀;许光旭;周林福 刊期: 2016-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