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内容包括: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面介绍物理治疗、物理医学与康复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以及对物理因子治疗、康复临床、疗养等有指导作用,且与康复医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康复医学发展的新动向。主要栏目包括论著、综述、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继续教育、讲座、病例报告、会议纪要、书评、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活动预告等。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666/R

邮发代号: 38-3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9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43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0254-1424
  • 国内刊号:42-166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年第5期文章
  • 不同间歇时间磁刺激对星形胶质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间歇时间磁刺激对星形胶质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传代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1s间歇组、5s间歇组和10s间歇组,分别给予相应间歇时间磁刺激,观察不同间歇时间磁刺激对星形胶质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在磁刺激作用下,采用PEA-15磷酸化阻滞剂BisI、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阻滞剂U0126处理细胞,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迁移能力,采用......

    作者:郭君;李哲;范家宏;郭钢花;李晓丽;关晨霞;乐琳 刊期: 2018- 05

  • 不同介入时间和不同疗程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介入时间和不同疗程的高压氧(HBO)治疗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60只采用自体股动脉血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不进行HBO治疗的无HBO组和进行HBO治疗的HBO组.HBO组按脑出血造模成功后HBO介入的不同时间分为5个亚组,包括造模成功后3h开始HBO治疗的HBO3h组;造模成功后6h开始HBO治疗的HBO6h组,造模成功后1......

    作者:彭小岭;曾宪容;潘福琼;谢清明;彭梅 刊期: 2018- 05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在等长收缩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在等长收缩运动(IE)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心肌缺血组(MI组)、等长收缩训练组(IE组)和FGF抑制训练组(Inhi-FGF组).SO组大鼠连续2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MI组大鼠连续2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0mg/(kg·d)];IE组大鼠在MI组的基础......

    作者:耿灿茹;管骏涛;陆晓 刊期: 2018- 05

  • 中药酊剂联合蜡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小儿脑瘫是儿童肢体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世界范围内脑瘫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我国脑瘫发病率为2.48‰,患病率为2.45‰,脑瘫患儿约有500万,其中脑瘫患者又以痉挛型为主,约占发病人数的60%~70%.痉挛型脑瘫是指因未成熟大脑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发育不全而致非进行性损伤,患者以运动及姿势紊乱、肌张力增高为主要特征[3],影响患儿正常运动功能,严重者甚至丧失肢体活动能力......

    作者:刘晓辉;刘静;曹彩虹;娄元俊;介小素 刊期: 2018- 05

  • 减重训练联合电针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卒中具有很高的致残率,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足下垂、足底前外缘着地、踝关节内翻、膝关节僵化等[1-2].相关报道指出[3-4],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重点之一就是帮助患者大程度恢复身体运动功能,其中行走训练是改善脑卒中患者行走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行走训练过程中患者往往因患肢要承受自身重量而较难完成既定训练方案,不利于其肢体协调能力恢复及良好步态形成.本研究联合采用减重训练......

    作者:孙伟;单林娜 刊期: 2018- 05

  • 红外线照射结合等长收缩舒张锻炼对骨折后患肢肿胀和骨痂生长的影响

    临床上,外伤性骨折患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患者骨折部位的剧烈疼痛和肿胀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疼痛和肿胀也会影响骨折愈合速度.通常采用中草药、电疗、电磁场等方式应用于骨折后的损伤肢体[1],一定程度上可消除局部肿胀和缓解疼痛,但仍有局限性,目前红外线灯照射结合等长收缩舒张锻炼的新型模式逐步在骨折后的损伤肢体治疗中普及.本研究旨在观察和探讨红外线照射结合等长收缩舒张锻炼治疗骨折患者的疗效......

    作者:张郁秋;杜鲲;熊臣;谢正玲;陈勇 刊期: 2018- 05

  • 虚拟现实游戏治疗小脑梗死共济失调疗效观察

    共济失调是小脑梗死的一种常见症状,表现为随意运动不协调,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针对小脑梗死后共济失调,多采用重复性的运动疗法,但因缺乏趣味性,患者容易失去耐心.如何找到一种容易使患者积极投入的训练方法,成为广大康复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游戏是娱乐疗法的一种,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开发的虚拟现实游戏可以使患者与虚拟环境发生互动,有极高的趣味性.笔者采用虚拟现实游戏联合康......

    作者:王飞;王建华;张丽娟;史艳;解庆凡 刊期: 2018- 05

  • 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是专门收治危重病症并给予精心监测和精确治疗的医疗单元.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ICU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已有明显提高,但遗留长期功能障碍的患者也随之增加[1].传统观念多提倡重症患者卧床以减少活动及氧耗[2],但制动是多种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适当增加活动可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目前有充足的证据显示,ICU重症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

    作者:董晓荷;曾林芳;倪朝民 刊期: 2018- 05

  • 富血小板血浆在慢性疼痛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

    慢性疼痛是指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不仅是一种主观感受,更是机体对多种类疾病的共同病理反应.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超过20%的人正遭受着疼痛的折磨,其中半数患者的疼痛程度达到中度或者重度水平,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更是超过50%[1-2].此外,由于现代社会伏案工作、学习、娱乐等时间的延长,青年发生颈肩腰腿痛的比例也急剧增加[3-4].临床上很多疾病均可引起慢性疼痛,如退行性关节炎......

    作者:阮玉婷;张新胜;栗晓;万青;伍少玲;马超 刊期: 2018- 05

  • 神经变性病吞咽障碍评估方法进展

    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脑卒中、神经变性病是导致吞咽障碍的三大因素之一[1].神经系统变性病是一组慢性、进行性损害神经等组织的疾病,该类疾病所导致的吞咽障碍可出现在病程的任何时期,并累及吞咽的各个阶段[2-3],且随着疾病进展症状也会逐渐加重,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4-5].目前,临床缺乏针对吞咽障碍病因的有效的治疗药物,研究显示,康复锻炼可影响细胞生长及功能恢复,利于神经重塑,且早期筛查和早......

    作者:刘爱玲;袁淑娟;张慧 刊期: 2018-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