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内容包括: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面介绍物理治疗、物理医学与康复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以及对物理因子治疗、康复临床、疗养等有指导作用,且与康复医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康复医学发展的新动向。主要栏目包括论著、综述、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继续教育、讲座、病例报告、会议纪要、书评、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活动预告等。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666/R

邮发代号: 38-3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9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43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0254-1424
  • 国内刊号:42-166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年第6期文章
  •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除正常组不造模外,其它3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通过敞箱试验、糖水消耗量观察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并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BDNF表达的影响.结果抑郁模型大鼠敞箱试验......

    作者:王素娥;胡随瑜;张春虎 刊期: 2010- 06

  • 电针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表达的影响及其促进脑内血管再生的作用

    目的探讨电针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缺血区血管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prague-Dawley大鼠84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电针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按局灶性脑缺血1h再灌注后观察时间点,将模型组和模型电针组分为第1,3,7,14和21天5个亚组.取双侧合谷穴(LI4)为电针刺激穴位.再灌注第3,7,14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

    作者:赵旺;罗勇 刊期: 2010- 06

  • 直流电场对血管内皮细胞排列的影响及肌动蛋白在其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外源性直流电场对血管内皮细胞(VEC)排列行为的作用及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功能抑制对直流电场作用的影响.方法取VEC,分为对照组、细胞松弛素B组和Y27632组,后两组分别接受肌动蛋白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和Y27632处理,3组细胞均暴露于场强为200mV/mm的直流电场中,用图像分析系统分别记录暴露于直流电场前及暴露4h和8h的细胞图像.对细胞排列方向性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共聚焦......

    作者:王恩彤;陈伟;龚维熙;马晓莉 刊期: 2010- 06

  • 高压氧预适应对老龄大鼠急性全脑缺血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压氧预适应对老龄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老龄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压氧组、缺血组、高压氧预适应缺血组,每组6只.缺血组、高压氧预适应缺血组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建立急性全脑缺血模型,高压氧组和建模前高压氧预适应缺血组给予连续5d、每天1h2个标准大气压(2.0ATA)高压氧处理,各组大鼠分别行横断位及冠状位T1WI、T2WI扫描;Morris......

    作者:邹磊;刘丹彦;刘永峰 刊期: 2010- 06

  • 电针治疗对大鼠缺血脑组织中Na(v)1.1表达的影响

    目的能评分高、脑梗死体积大.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Na(v)1.1表达无变化.缺血后Na(v)1.1表达明显上调,缺血后1d表达下调至低;真穴位电针组下调与缺血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穴位电针组下调与缺血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穴位电针组与假穴位电针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调控Na(v)1.1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

    作者:任丽;方燕南;李宪亮;王晓娟;苗佳音;尹昭 刊期: 2010- 06

  • 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蛋白激酶A-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蛋白激酶A-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KA-CRE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其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75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rTMS组,每组大鼠15只,通过蛋白印迹法检测正常组入组后及其它各组脑缺血后第7,14,28天3个时间点大鼠海马胞核内蛋......

    作者:黄国付;黄晓琳 刊期: 2010- 06

  • 康复训练联合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周围骨折或膝部韧带损伤术后如缺乏早期康复训练,可导致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1-2],关节松动治疗在改善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疗效[3],但患者常因恐惧被动运动时疼痛而影响治疗进展.基于上述背景,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联合采用康复训练及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发现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利群;陈鸿 刊期: 2010- 06

  • 神经阻滞结合超短波和调制中频电辅助治疗中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多发生于中老年及抵抗力低下的人群,皮肤损害一般在1个月内康复,而疼痛可以持续数月到数年,发展成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大多数PHN患者,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日常生活、睡眠受到疼痛的严重影响.该病临床治疗以往采用单一的药物、物理因子、针灸、神经阻滞等疗法,疗效欠佳.我科应用神经阻滞结合超短......

    作者:洪雁;赵枫林;吴会新 刊期: 2010- 06

  • 贴片及微波治疗对创伤性鼓膜穿孔愈合的影响

    创伤性鼓膜穿孔自愈能力较强,一般采用保守治疗,但需1~3个月左右,因此,其治疗存在争议.现对2008年1月至11月间用不同方法治疗的79例中等以上创伤性鼓膜穿孔的愈合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楼正才;胡云星;杨剑;吴小洪 刊期: 2010- 06

  • 红外线照射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效果观察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作为药物输入途径,以其安全、使用周期长而被医护人员和患者所接受.但是由于置管后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比例高达20%~25%[1],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也成为影响PICC临床留置时间的主要原因之一[2],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所以寻找直接有效的措施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具有非常重......

    作者:路清蒲;赵巧玲;孙洁 刊期: 2010-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