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内容包括: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面介绍物理治疗、物理医学与康复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以及对物理因子治疗、康复临床、疗养等有指导作用,且与康复医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康复医学发展的新动向。主要栏目包括论著、综述、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继续教育、讲座、病例报告、会议纪要、书评、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活动预告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666/R
邮发代号: 38-3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9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43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0254-1424
- 国内刊号:42-1666/R
- 出版周期:月刊
-
整合素β1反义寡核苷酸对次声诱导ECV-304细胞F-actin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整合素β1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次声诱导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骨架微丝F-aetin表达的影响,探讨次声信号向细胞内传导的途径.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试剂介导整合素β1正义寡核苷酸(SODN)和ASODN转染ECV-304,并将细胞分为次声假暴露组、次声假暴露+ASODN组(转染整合紊β1反义寡核苷酸片断)、次声假暴露+SODN组(转染整合素β1正义寡核苷酸片断)、次声暴露组......
作者:王冰水;陈景藻;郭国祯;王斌;袁华;刘静;陈丹 刊期: 2009- 06
-
电针配合神经生长因子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Spragne-Dawley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配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GF组、电针组和NGF+电针组,每组大鼠8只.模型组、NGF组、电针组和NGF+电针组用脑缺血-再灌注方法建立学习记忆障碍大鼠动物模型,4组大鼠血脑屏障稳定后,NGF组和NGF+电针组于尾静脉注射NGF(10μg/kg体重,每日1次,......
作者:林咸明;谭克平;张爱军;何丽华 刊期: 2009- 06
-
16 Hz、130 dB次声不同作用时间对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次声不同时间作用后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2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次声作用组、次声作用A组和次声作用B组.次声作用A组(2h/d,连续作用7d)和次声作用B组(4h/d,连续作用7d)大鼠反复暴露于16Hz、130dB的次声环境中.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光镜下,次声作用A组局部肾小球囊腔增......
作者:亢君君;王春梅;黄晓峰;尹文;石洁;杨家骥;于华;王爽;孟瑞 刊期: 2009- 06
-
光照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生物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光照对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及褪黑素膜受体基因(mt1和mt2)表达的影响,为生物钟应用于临床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将10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全黑暗和光照-黑暗交替(12:12)条件下饲养.6周后用活动度测定仪筛选昼夜节律表现比较一致的大鼠,每组36只,再根据不同检测时间点随机分6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继续于相应光照条件下(全黑暗和光照黑暗交替)......
作者:杜玉珍;高锋;童建 刊期: 2009- 06
-
减重步行激活SCI大鼠腰膨大前角神经元效应的激光共聚焦镜检研究
目的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促进脊髓损伤(SCI)功能恢复的脊髓可塑性机制.方法将84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意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8)、胸髓横断模型组(SCI组,n=33)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组(BWSTT组,n=33),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7,15,45d3个亚组.建立大鼠胸髓完全横断模型,观察BWSTT对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镜检免疫荧光双标技术.......
作者:张缨;纪树荣;周红俊;范晓华;刘根林;郑樱;郝春霞;王一吉 刊期: 2009- 06
-
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神经细胞黏附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的功能恢复及海马区神经细胞黏附因子(NCAM)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雌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康复组20只、制动组20只和假手术组5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加降血压法制作VD大鼠模型.3组分别于术后第27,28天以水迷宫试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核糖核酸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海马区NCAM的表达.结果水迷宫试......
作者:樊振勇;陈丽娜;徐琳峰;纵亚;胡坚勇;于向华 刊期: 2009- 06
-
电针不同穴位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逼尿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电针不同穴位对脊髓损伤(SCI)后尿潴留大鼠逼尿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并比较针刺不同穴位的效应差异.方法将雌性成年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电针关元穴)和电针对照组(电针水道穴),每组20只.采用重物撞击法建立SCI后尿潴留大鼠模型,电针治疗组和电针对照组造模成功后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d,其它组仅常规饲养,5组大鼠均于电......
作者:王俊华;陈邦国;尹晶;邹玮庚;骆小娟;张晓明 刊期: 2009- 06
-
促进技术配合集体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亦是致残的主要原因.帮助脑卒中患者尽快回归社会,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病残率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我们对33例脑卒中患者应用促进技术配合集体训练,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湘鄂;陈四海;毛善平;付光斌 刊期: 2009- 06
-
限制-诱导的运动疗法在偏瘫型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
偏瘫型脑瘫是常见脑瘫类型之一,其患者数量占所有脑瘫患者总数的14.4%~38.0%[1-4],该类型脑瘫患者主要致残性症状是单侧手、臂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
作者:侯梅;王海桥 刊期: 2009- 06
-
脑卒中康复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常见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统计,2005年全世界大约有570万脑卒中患者死亡,约6200万脑卒中患者幸存[1].且大部分幸存者均遗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这些功能障碍是妨碍脑卒中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的主要原因,故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社会及临床意义.......
作者:彭源;燕铁斌 刊期: 2009- 06
动态资讯
- 1 跳舞毯肢体训练治疗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 2 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在视觉通路肿瘤中的应用
- 3 物理因子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
- 4 正常人与膝骨关节病患者的静态平衡姿势图的分析与研究
- 5 感觉整合训练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6 第七届欧洲吞咽障碍年会暨首届世界吞咽障碍论坛纪实
- 7 重复经颅磁刺激调控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8 紫外线和微波配合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治疗耳廓深度烧伤
- 9 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与康复治疗进展
- 10 借国际先进理念,促中国吞咽康复快速发展——日本第20届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年会暨国际摄食吞咽障碍论坛侧记
- 11 内镜外科微波治疗深腔肿物的临床研究
- 12 波长620nm红光促进前软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 13 血管性痴呆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 14 怀念恩师--张天民教授
- 15 超短波并红外线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 16 细胞疗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
- 17 电刺激改善下肢缺血及促进骨骼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 18 地震骨折伤员运动功能分析
- 19 超短波早期治疗对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理变化的影响
- 20 微波照射并洁尔阴外敷促进腹部切口愈合的疗效观察